米易红糖

  • 米易红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米易红糖,是米易县的著名特产。米易地处横断山中部地区,这里海拔高差大、沟壑纵横、山高林密、自然植被好、水系丰富,其独特的地理及自然条件决定了其生物的多样性,孕育生产了甘蔗、水果、蔬菜等极其丰富多样的各种物产。而米易红糖就是以纯甘蔗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且不添加...[详细]

米易苦瓜

  • 米易苦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米易苦瓜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的特产。米易苦瓜具有干脆清爽、苦后回甜快,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特色。米易苦瓜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米易苦瓜是米易县主要蔬菜品种之一,长期以来在米易县境内安宁河谷流域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种植,距今有近70年的历史...[详细]

米易山药

  • 米易山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米易山药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的特产。米易山药肉质白而糯,营养丰富,食用、药用价值高,在全国颇具盛名。米易山药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米易山药是米易县特色蔬菜农产品之一,早在清代每年到山药成熟时人们经常到米易县山林中挖野生山药食用。据《米易县...[详细]

米易早春枇杷

  • 米易早春枇杷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的特产。早春枇杷具有果实色泽鲜艳、滋味浓甜、果皮少锈斑、无裂果商品性好等特点,其成熟期在当年12月至翌年3月,在全国属最早熟产区,正值圣诞、元旦和春节期间上市,市场价格特佳,远销北京、上海、成都、昆明等全国大都市。 米易县是全国少有的低纬度、高海拔热作区,...[详细]

南湖野生鱼

  • 南湖野生鱼是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的特产。南湖野生鱼肉质鲜嫩,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 南湖野生鱼采用易县南湖自然生长的鲤鱼、草鱼或白鲢,采用烧、炖、涮、羹等不同的烹调方法,烹制出的鱼肉质鲜美,以鱼头和鱼籽最有特色,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由于没有使用人工饲料,南湖野生鱼属绿色食品。 ...[详细]

易县磨盘柿

  • 易县是河北省保定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河北省中西部,古称易州,西倚太行山脉,东临冀中平原,因境内有易水而得名。太行山脉东麓。易县隶属保定市,全县年干鲜果品产量达5.13万吨,其中尤以“九月九”牌磨盘柿最为著名,全县种植面积16万亩,240多万珠,年产量在亿斤上,1998年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磨...[详细]

摆字龙灯

  • 摆字龙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易县西陵镇忠义村,位于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范围内,始建于雍正元年,原为建造泰妃陵的内务府衙门,辛亥革命后,更名为忠义村,至今,已有283年的历史。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满族文化内涵、鲜明的陵寝文化特色、淳朴的民风为摆字龙灯的生长、传承构成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详细]

米易枇杷

  • 易枇杷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现辖行政区域 《米易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米易枇杷产地保护范围的通知》米府〔2016〕38号 米易县农业技术规范: MY/ATS005-2013 《米易枇杷种植技术规程》 ...[详细]

米易鸡

  • 【种质原产地】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省(市) 四川 县(区) 米易县 乡(镇) 【主产区及分布】 中心产区为米易县和盐边县。主要分布于米易县和盐边县境内的二半山区和高山区,二半山以下、安宁河谷地区及雅砻江流域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 【皮肤颜色】 灰白色,黑色 【鸡冠颜...[详细]

太行驴

  • 河北省太行山区和燕山区及毗邻的山西、河南等地。而以易县、阜平、井陉、临城、邢台、武安、涉县、遵化、迁安等县分布最为集中,围场、隆化、赤城,沽源等县和陕西省的五台、盂县,平定、黎城等县也是重要产区。 关于太行驴的起源目前丧无确切资料,据《井陉县志》民国23年(公元1934年)记载:“虽然冀北马多...[详细]

后山文化

  • 后山文化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易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后土文化主要分布在距县城14.6公里的后山(又称洪崖山)上。后山山势险峻,气候温和,植被丰厚,风光秀美,有“洪崖秋色”、“洪崖积雪”之美景。 易县后土文化影响广泛,每年农历3月15日前后,来自国内...[详细]

燕子古乐

  • 燕子古乐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易县燕子古乐是活跃在易县高陌乡燕子村及周边乡村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大约于明朝正德年间传入,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据古乐队的老者口传,当时燕子村的一处古迹——观音禅寺进行重修,一位和尚担任监工,寺庙修缮后,他将3套古乐曲传授给村民作为纪念,并留下古乐谱一...[详细]

易水砚制作技艺

  • 易水砚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易水砚乃中国名砚,产于古易州(今河北易县)。《易州志》载:“砚台,产于台坛村。”“石质不亚端溪。”“砚石有紫、绿、白诸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千百年来易水砚以其优等石料和独特艺术风格名扬天下。 易水砚制作技艺始于战国,盛于唐宋。唐诗赞曰:“...[详细]

易县东韩村拾幡古乐

  • 易县东韩村拾幡古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易县东韩村拾幡古乐又称拾幡圣会,是一种从清朝宫廷传入民间的古典音乐。因演奏时使用乐器很多,最多时达108件,以“拾”概全,又因演出仪仗队伍中有十面幡旗而得名。东韩村拾幡古乐是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叫顾善堂的宫廷乐师告老还乡后向村民传授的,传承至今已...[详细]

易县后土文化

  • 易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后土文化主要分布在距县城14.6公里的后山(又称洪崖山)上。后山山势险峻,气候温和,植被丰厚,风光秀美,有“洪崖秋色”、“洪崖积雪”之美景。 易县后土文化影响广泛,每年农历3月15日前后,来自国内十余个省市的数十万的香客、游客到后山拜神、祈福、...[详细]

易县绞胎陶瓷制作技艺

  • 易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北边缘。 绞胎瓷是唐代陶瓷业中的一个新工艺,唐代以前尚未出现。所谓绞胎瓷,是用红白两种泥料糅合在一起,拉坯成形,再入窑烧制而成的陶瓷工艺品,其花纹似木纹和旋转纹。拉坯成形后的图案贯通于陶器的内外壁,工艺难度很大。绞胎瓷的制作工艺于宋代“靖康之变”后...[详细]

易县清宫传统刺绣

  • 易县清宫传统刺绣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宫传统刺绣又叫宫绣,始见于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的古易州,广为流传于辽代,兴盛于明清,晚清时达到巅峰,迄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是中国刺绣发展史上的杰出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清宫传统刺绣传人因绣院解散而流落民间。为将这项技艺传承下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