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孜藏刀

  • 拉孜藏刀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拉孜藏刀是西藏日喀则拉孜县的特产。 拉孜藏刀 拉孜县藏刀民间交流协会 12331368 刀 ...[详细]

罗旦糌粑

  • 西藏自治区白朗县嘎东镇贵热村地处年楚河中游,土地肥沃,雨水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这里素以盛产优质青稞而闻名全区。过去,当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门心思务农。近年来,人们将青稞加工成白白的糌粑,走上了的致富之路。 “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西1民天天必吃的主食之一,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1...[详细]

帕里牦牛

  • 帕里牦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帕里牦牛是西藏日喀则亚东县的特产。 产地(或分布):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 数量:1996年存栏4087头。 主要特征:以黑色为主,深灰、黄褐、花斑也常见,还有少数为纯白个体。头宽额平,角间距大,有的达50厘米。颈粗短,鬐甲高而宽厚,前胸深...[详细]

日喀则青稞

  • 日喀则青稞是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的特产。日喀则地区青稞年产量60万吨。 日喀则地区作为我区的青稞主产区,近年来,随着青稞产业化、品牌化、商品化、系列化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地区农牧业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 近年来,按照“优势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的思路,日喀则地区积极培育...[详细]

亚东鲑鱼

  • 亚东鲑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亚东鲑鱼是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亚东县的特产。亚东鲑鱼鱼体肥满,脂肪多,肉厚,味道鲜美,故当地群众最嗜吃此鱼。亚东鲑鱼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亚东鲑鱼为亚东特产鱼,是西藏自治区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属鲑形目鲑科鱼类,俗称亚东鲑(或河鲑、山溪高尾鲑)...[详细]

江嘎尔藏戏

  • 江嘎尔藏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嘎尔藏戏发源地在仁布县江嘎山沟。江嘎尔藏戏演出的剧目有《曲杰诺桑》、《阿佳朗萨》、《文成公主与尼泊尔公主》,有时也演《热琼娃》。演得最有影响的是《曲杰诺桑》,据说是戏师那加根据定钦云巴·才仁旺堆写的《诺桑传记》和八世班禅、多仁班智达二人写的一些书之精...[详细]

朗玛卡嘎藏刀

  • 加工点位于卡嘎温泉度假村。藏刀是藏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其制作工艺在我们后藏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 谢通门县“朗玛卡嘎”藏刀尤以其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美、品种款式多样,具有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而闻名区内外。“朗玛卡嘎”藏刀近年来通过发展,其藏刀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详细]

牛古沟陶器

  • 仁钦则乡牛古沟陶器是谢通门县唯一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谢通门县的特色民族手工业产品。...[详细]

日喀则迥巴

  • 日喀则迥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迥巴藏戏团是我国藏民族戏剧中最为古老、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我国藏戏以蓝面具藏戏为典型代表,而蓝面具藏戏是从迥巴藏戏班首先创建起来的。相传藏戏始祖汤东杰布在六百多年前为造福雅鲁藏布江两岸人民,在其家乡日吾齐的江上修建铁索桥,为此募捐资财,以前藏区白面具藏...[详细]

夏尔巴人的抢婚习俗

  • 夏尔巴人主要分布在日喀则西南部聂拉木县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定结县陈塘区和定日县的绒辖区等地,在印度和尼泊尔境内也有一些分布。“夏尔巴”在藏语中是“东方人”的意思。夏尔巴人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婚姻制,但是存在着引人注目的抢婚习俗。 据老人说,过去夏尔巴人抢婚的习俗十分普遍,有的地方抢婚几乎成了...[详细]

湘巴藏戏

  • 湘巴藏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湘巴藏戏——也称“常·扎西直巴”。五世0时一个贵族叫扎西直巴,后来当过嘎伦。他命家乡南木林“多确·常”的人学习江嘎尔藏戏,组织了一个藏剧团,逐渐演唱流行起来,因为都是在南木林山沟中的香河边,就被称为香巴藏戏。而后来,嘎厦的“则恰列空”登记为“常·扎西直巴...[详细]

谢通门皮具

  • 谢通门县素有“皮具之乡”美誉,以皮具工艺闻名于全国乃至世界。皮具做为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代表性藏族传统工艺之一。 手工艺皮具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流传广泛的代表性民间传统工艺作品。手工艺皮具主要原料以耗牛皮、羊皮,经过传统染色工艺加工出了各种颜色皮革。手工艺皮具所用的线都是称为“皮线...[详细]

扎什伦布寺羌姆

  • 扎什伦布寺羌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羌姆是一种宗教舞蹈,也称“跳神”。“色莫钦姆羌姆”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扎什伦布寺僧人表演的藏传佛教格鲁派羌姆。在藏语中“色莫”是观赏的意思,“钦姆”是大型的意思,“色莫钦姆羌姆”即观赏大型宗教舞蹈之意。 公元1617年(1第十绕迥火蛇年),第四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