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

  • 南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泉州南音演奏演唱形式为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详细]

宋江阵

  • 宋江阵亦称“套宋江”,是在春节、元宵、中秋等民间传统节日里表演的一种群众性武术操,流传于闽南各地。 明末清初,福建仁人义士支持郑成功反清复明,受到清政府打压。这些义士遂转入以迎神赛会化妆表演形式,保持练武习俗和武术套路,于是,在节庆中便出现了一种以装扮水浒英雄好汉108将参与踩街表演的队伍...[详细]

松子明虾

  • 【厦门风味:松子明虾】 〖菜肴特点〗外酥里嫩,鲜香味醇。 〖烹制过程及原料〗 主料:明虾12只。 辅料:虾胶、瓜子仁各250克,猪五花肉50克,鸭蛋2个,咸面包4片。 调料:面粉、淀粉各25克、精盐、味精、胡椒粉、白糖、绍酒各少许、花油1500克。 制法: ...[详细]

抬阁(海沧蜈蚣阁)

  • 抬阁(海沧蜈蚣阁)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蜈蚣阁是艺阁的一种,是闽1特的民间游艺活动,旧时用于迎神赛会的化装1、今为文艺踩街形式之一。厦门流行的蜈蚣阁游艺活动集中在海沧区东屿等村。蜈蚣阁装扮的形式是以多节"阁棚"连成蜈蚣身,边有两人扛抬,象征蜈蚣之足。"阁棚"的数量视财力和人力而定,由...[详细]

干炸鲟盖

  • 【厦门风味:干炸鲟盖】 〖菜肴特点〗外酥里嫩,醇香味鲜,脍炙人口,1993年获第三届全国烹饪大赛团体金牌奖。 〖烹制过程及原料〗 主料:小寻12只(750克) 辅料:鲜虾仁250克,净荸荠150克,猪肥膘肉50克,咸饼干末100克,鸭蛋1个。 调料:淀粉、姜末、胡椒粉、...[详细]

同安马蹄酥

  • 马蹄酥,雅名“香饼”,是厦门、泉州闻名的佳点,同安的马蹄酥最为著名。马蹄酥为江阴传统特色糕点。清朝末年仿制镇江同名糕点,并经改进成面。该产品采用上等面粉、赤豆为原料,加果仁为辅料,用糯米发酵后制成。因成品四周厚、中间薄、形似马蹄而得其名。其特点为酥、松、软兼备,色、香、味俱佳。 马蹄酥原为...[详细]

厦金宋江阵

  • 厦金宋江阵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宋江阵是民间武术团体演练形式,是集南少林武术和舞蹈、杂技为一体的广场表演项目;源于明代抗倭斗争中的军旅步战武术阵法和乡团训练,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化成为海峡两岸人民喜爱的一种武舞结合的演艺阵头。金门的宋江阵是从厦门同安传过去的,故其宋江阵演武模式与厦门地...[详细]

厦门歌仔说唱

  • 厦门歌仔说唱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歌仔说唱是流传于厦门、漳州及台湾等地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源自宋元时期。它以丰富、生动的闽南民间语汇为歌词,以通俗易懂、易学易传的闽南民歌、民谣为曲调,吸取戏曲、南曲、南词的养料,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传唱和创造而逐渐丰富和完善,成为福建的四大曲种之...[详细]

厦门花生汤

  • 【厦门风味:厦门花生汤】 〖烹制过程及原料〗 用料简单,煮法却考究。花生米先剔去疵粒,用开水浸泡后去膜,加水置砂锅内以文火熬煮,等花生熟了才能放糖,续水熬至花生烂透为止。然后食用时配佐甜咸点心,如油条、炸枣、韭菜盒、肉包、甜包、糯米炸等均是上品。(暂无图片,欢迎提供。)...[详细]

厦门疍民习俗

  • 厦门疍民习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疍民是独特的社会群体,他们终年浮荡江海,以舟为家,以渔为业,随处栖泊,逐潮往来。厦门疍民现集结于今思明区厦港街道,他们与其他地方来厦的渔民通过长期的磨合交融,创造了许多追求生活、发展生产、祈延生命、敬仰神灵的独特风俗习惯。如婚俗,海上结婚疍船相靠,女...[详细]

厦门漆线雕技艺

  • 厦门漆线雕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漆线雕源于古代佛像雕塑工艺,形成于明末清初,经厦门蔡氏十三代传承至今。漆线雕是以线条盘结成浮雕的工艺:用陈年砖粉和大漆、熟桐油等原料调和后,手工搓成“漆线”,经雕塑、粉底、漆线装饰、妆金填彩四个流程,塑造出浮凸的图形。线雕画面精美,线条流畅,蔡氏工...[详细]

厦门送王船

  • 送王船是闽台沿海村落的民俗活动,起于滨海渔村的“海醮”习俗。保留着比较浓厚的原生态形式。 闽南送王船送的是“代天巡狩”的王爷,是代替皇帝巡游四方,赏善罚恶,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保护神,而非“瘟神”。 送王船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明初。厦门送王船习俗以同安区西柯镇吕厝村、海沧区钟山村...[详细]

厦门同安车鼓弄

  • 厦门同安车鼓弄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车鼓弄是集说唱、表演合一的民间歌舞艺术。“车”就是车转,“弄”就是舞弄之意,所以又有“弄车鼓”的俗称。因1表演时将鼓置于车上,故名车鼓。传统车鼓弄的表演形式比较简单。二人扮做男丑与彩旦,扛着竹篮互扣的鼓轿,进三步退三步,踏着四方交叉步,转着车身手舞...[详细]

厦门珠绣手工技艺

  • 厦门珠绣手工技艺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末民初,华侨从海外带回玻璃珠点缀的绣花拖鞋,民间制鞋艺人从中受到启发,尝试在鞋面上玻璃珠子绣出各种花鸟图案。珠绣主要原材料为玻璃珠、电光胶片和丝绒。其工艺是运用凸绣、平绣、串绣、粒绣、乱针绣、竖直绣、叠片绣等传统的工艺手法,绣制出浅浮雕式图案。...[详细]

翔安农民画

  • 翔安农民画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民画在翔安有悠久的历史,其源于传统民间壁画,是历代民间艺人传承下来的一种民间艺术,主要有佛祖图、神仙、天将、罗汉、龙凤等吉祥图案,壁画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古代的连环画如封神演义、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翔安农民在传统民间美术壁画...[详细]

翔安拍胸舞

  • 翔安拍胸舞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拍胸舞”,又称“拍胸”、“打七响”、“打花绰”、“乞丐舞”,广泛流传于福建及台湾等地区。尤其在闽南地区,大到政府举办的各种重大文化活动、大型文艺踩街,小到各部门单位的-庆典,里巷乡村民间的迎神赛会,以至普通百姓家的婚丧喜庆,无不随处可见“拍胸舞”身影。...[详细]

香山庙会

  • 香山岩寺位于翔安区新店镇东南3公里处,鸿渐山脉左侧,始建于南宋年间,是清水祖师文化的一处胜地,每年正月初六是清水祖师公的诞辰日,香山岩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大型庙会——香山庙会,晋江、南安、台湾、金门以及海内外的许多信众都会专程赶回香山岩进香拜谒、寻根探源,翔安香山庙会习俗被正式被列入厦门市非物质文...[详细]

新垵五祖拳

  • 清末泉州人蔡玉明以太祖拳为基本功底,综合其它门派拳法的特点而创立“五祖拳”,又称“五祖鹤阳拳”。厦门市新垵村历史上就是武术之乡,清末民初,蔡玉明得意弟子沈扬德到新垵传授五祖拳,设武馆,从此五祖拳在新垵村开始流传、继承、发展。新垵五祖拳总体可分为拳术套路及对练技术等内容。拳谱套路有80套,共120...[详细]

西施浣纱

  • 【厦门风味:西施浣纱】 〖菜肴特点〗造形美观,软滑鲜爽,味道醇美,1993年获得第三届全国烹饪大赛金牌奖。 〖烹制过程及原料〗 主料:水发鱼翅250克 辅料:虾胶200克,净菜胆10棵。 调料:黑芝麻20粒,红辣椒、精盐、味精、鸡精、湿淀粉各少许,高汤2000克。  ...[详细]

延平郡王信俗

  • 延平郡王信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郑成功率军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组织大批汉族军民开拓台湾,是海峡两岸民众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因为南明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又称郑延平。 延平郡王信俗可上溯至清朝光绪元年(1875),其间台湾地区官方建立延平郡王祠堂祀奉郑成功;随后厦门也建立延平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