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特产民俗>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特产

川剧围鼓为

川剧围鼓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围鼓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清朝开始川剧围鼓就在濛阳民间流行;镇上的大户人家还在自家庭院修建了戏台子,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都要请围鼓戏班到家里演戏。
  据《彭县志》记载:1922年,镇上的袍哥首领王吉成,组建了本地的川剧剧社——金兰科社,濛阳的围鼓活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金兰科社,也成为川剧大师阳友鹤艺术生涯的摇篮。
  在濛阳土生土长的阳友鹤,8岁进入金兰科社学习川剧,此后,一生致力于川剧旦角表演艺术,在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为围鼓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为濛阳川剧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濛阳人不仅把围鼓作为一种艺术来欣赏,更是把它作为一种文化和生活来参与。
  嘉庆十一年,成立了由38人组成的国友玩友协会,这是濛阳历史上第一个川剧玩友协会,濛阳的川剧活动,从此形成了戏班表演和民间坐唱并行发展的局面,一直延续至今。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濛阳的围鼓川剧文化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观赏川剧,学唱川剧一度成为人们主要的精神文化生活。当时,镇上的川剧演出场地就有万寿宫、川王宫、太平寺和福建会馆、湖广会馆等8处之多,围鼓坐唱更是遍及镇上所有茶馆。
  改革开放以后,濛阳红红火火,有声有色的川剧文化活,不仅拥有一大批观众,同时还吸引了许多周边地区的川剧爱好者前来参与。
  濛阳玩友协会培养的濛阳女子川剧队和女子变脸表演更是独树一帜,别有魅力。
  濛阳镇,位于四川省彭州市东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丰厚。
  隋朝初年置为濛州,唐朝天宝元年改为濛阳郡,高宗仪凤二年,为益州下属的濛县,后来划入彭州辖区,明朝洪武十年设为濛阳镇。
  濛阳距成都市区26公里,距广汉三星堆遗址仅3公里。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这里曾两次发掘出40多件殷商时期的青铜祭祀礼器,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濛阳的川剧玩友活动,将正统的川剧舞台表演艺术,延伸为民间文化活动,为川剧艺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在这个浓厚的川剧文化氛围里,人们通过川剧的欣赏和演唱来满足娱乐需求,倾泻自己的情感,展示自身的才华,享受在人生舞台上无法得到的一些精神满足,从而在心灵上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
  这种根植于民间的围鼓文化,给濛阳的广大百姓带来了无数欢乐和享受,对他们的审美情趣、生活习俗,乃至精神面貌和思想意识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濛阳围鼓文化的形成,对于研究戏曲艺术对民间文化活动的影响,也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

  信息来源: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